2017-08-31 12:11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无论是小胖墩还是“豆芽菜”,我们身边都不少见,特别是营养过剩的小胖墩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2006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公布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的10年间,超重肥胖儿童比例大幅度上升,与1992年相比,学龄儿童少年超重率增加了19.4%,肥胖率增加了5.9%。与此相随,高血压、糖尿病、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逐渐低龄化,成为儿童少年突出的健康问题。统计表明,超过60%的学生至少有一项代谢综合征指标(如血糖、血脂等)不正常,全国城乡学龄儿童少年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1790万,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59万,还有563万城乡学龄儿童少年血脂异常。而营养不足对“豆芽菜”们的潜在危害也不小:降低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影响他们的体格、大脑和智力的发育。 “豆芽菜”刘东却好像与食物有仇,对吃饭提不起劲。妈妈早上辛辛苦苦准备了馒头、水果、牛奶、鸡蛋或肉饼汤,他却不领情,常常只啃个馒头便离开餐桌。他讨厌牛奶鸡蛋,也不太爱吃肉。午餐由于没有父母监督,刘东更是随心所欲。嫌学校食堂的饭菜太差,他很少去食堂吃,而是到学校门口的路边小摊买烧烤肉串和油饼等,有时不想出去就不吃午餐。晚餐也吃得不多,爱吃零食,家里常备水果、膨化食品和饼干糖果等。 镜头一:“小胖墩”和“豆芽菜” 还是让我们拉长镜头,从孩子的生活片段中寻找营养不良的蛛丝马迹吧! 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身边出现这么多小胖墩和“豆芽菜”? 善意的调侃,道出了两名12岁少年一胖一瘦、反差强烈的部分原因。
营养学家近年来忧心忡忡,只因我国学生的身体营养状况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羸瘦的没有减少,肥胖的大幅增加,营养状况正常的学生越来越少。由此带来的是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低龄化和年轻化。 “豆芽菜”们的饮食行为也好不到哪里。刘东的不良饮食行为有:早餐食物单一,结构不合理;偏食与挑食;吃路边小摊的不卫生食品;饮食不规律等,这使得他营养摄入不均衡且严重不足。 龙俊小区的张海和刘东哥俩每次“出场”,都是那么引人注目:张海圆圆滚滚,手粗腿圆,整个一小胖墩;刘东尖脸窄腮,骨瘦如柴,活生生一根“豆芽菜”。小区里的熟人不免打趣道:“你们俩呀,把各自吃的东西混在一起,然后平分着吃,准保一个壮实起来,一个苗条下去。”
营养学家近年来忧心忡忡,只因我国学生的身体营养状况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羸瘦的没有减少,肥胖的大幅增加,营养状况正常的学生越来越少。在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最主要的影响来自父母、同伴及媒体。 家长们却一脸无辜,满腹困惑:我们每年在饮食上的支出并不少,为什么养出来的小孩还会营养不良?我们到底错在哪儿? 小胖墩张海是个大胃王,吃得多,饭量都快超过他爸爸了;吃得快,如风卷残云,狼吞虎咽;不挑肥拣瘦,既喜欢蔬菜水果,也喜欢肉、蛋、奶。张海尤其喜欢吃红烧肉及肯德基、麦当劳的烤鸡翅,午餐往往是一碗米饭配一盘红烧肉。此外,晚餐后他还经常随爸爸妈妈去吃夜宵。 排除疾病与遗传的因素,小胖墩和“豆芽菜”们的共同“源头”是——不良饮食行为。小胖墩张海的不良饮食行为有:进食速度快;午餐的副食不合理;晚餐过于丰盛;爱吃油炸食物等。这些不良饮食行为导致他营养摄入不均衡和能量过剩,是造成他肥胖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