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1 08:36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46平方米,远低于欧美等体育发达国家的水平。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数量不多、功能不全,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平价”体育服务供给不足……这些都是制约全民健身深入、广泛开展的刚性问题。 《全民健身计划》提出,要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各级政府投入真金白银,同时也要创新社会管理。 比如,在体育场地不足的同时,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设施却闲置起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大型体育场馆中,标准体育场占体育场馆总数超过60%,但每周吸引超过500人次健身的仅占不到55%。一些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很少向社会开放。 如何让现有体育场馆“活”起来?《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相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应推动其向社会开放。 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方针,需要各级政府在更高层面、更大视野里予以重视,并以国民健康为中心来调配各种政策资源。 以大群体打造大健康 正如清华大学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蔚东所说,“健康中国的内涵,涵盖全体人民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大健康’概念”。从政府施政角度来说,应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让“体教结合”、“体医结合”等切实落到实处。 “体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这是很多体育从业者的心声。体育不仅锻炼人的体魄,更能提升精神境界,这些都和教育相通。但正如姚明曾在全国两会上所说的,“教育部门缺乏教练员,体校缺乏专业教师”,这样的窘境如今越发凸显。统计显示,中国注册培训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仅135万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7万多人。这很难满足群众对组织开展活动、传授健身方法、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的需要。 政府应该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真正合作。对于相关教练、教师、指导员来说,保障其待遇是各级政府首先要考虑的。 随着群众体育发展越来越快,很多体育指导员缺乏医疗知识,很多医生则不会指导体育健身活动。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相关机构应该行动起来,让体育和医疗成为推动健康中国的共同动力。首要工作是开展体育与医学在慢性病预防、康复方面的合作研究工作。例如,日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运动健康门诊”和上海体科所的“运动健康研究与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