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 16:58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随着中高考的临近,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已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无论是复习备考还是临场考试,考生的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大,这时候如果营养跟不上,就容易出现头昏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不仅影响考生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因此,合理安排考生饮食,充分满足考生在特殊时期的营养需求,才能为考生的中高考保驾护航。 青岛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徐薇表示,考前应保持孩子原有的生活秩序和饮食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注意荤素、粗细搭配,各种蔬菜水果也不能少。 1.充足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 考生在备考期间用脑较多,大脑需要足够的能量供给,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面等主食在体内氧化后能够产生大脑活动需要的能量,因此,考生要保证足够的主食供给。另外,除精细粮外,考生还要适当摄入一些粗粮、杂粮,如小米、玉米、燕麦等,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增进食欲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像香蕉、葡萄、草莓等含糖多的水果,每天应吃1~2个。徐薇特别提示,不吃主食,人不仅会有饥饿感,而且还会影响到大脑的思维能力。 2.丰富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组织器官的物质基础,包括大脑,主持着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备考期间,考生神经系统运转紧张,对蛋白质的需求旺盛,应摄入丰富的蛋白质来增强记忆力。另外,在选择蛋白质的来源时,应优先选择瘦肉、蛋、奶、鱼等营养价值高、易于吸收利用的优质蛋白,它们可提供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是备战考生必不可少的“武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对大脑的兴奋抑制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活跃脑细胞不可缺少的元素。每天一个蛋、两杯奶、三两肉或鱼、四两豆腐,可基本满足中学生一日蛋白质的需要。 3.适量的脂类 脂类是脑细胞的重要构成成分,能促进脑神经发育和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并保证它们有良好的功能,如DHA 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判断力。然而,脂类中的40%~50%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取。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主要是深海鱼类,如沙丁鱼、三文鱼、鳕鱼等,其他富含大脑所需脂类的食物有大豆制品、核桃、芝麻、瓜子、花生及蛋黄等。 4.足量饮水 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考前应多喝水,每天要保证1500-2000ml的摄入量,最好是喝白开水,天气炎热或体力劳动比较多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 考试期间的饮食安排,原则上应与平时无特别不同。徐薇主任提醒考生在考试期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忌考前食谱大变 考前饮食不要因考试临近而刻意改变,在临考前及考试期间,饮食量都不要比平时增加太多,应和平时保持一致。粗纤维的蔬菜要少吃,如果平时没有常吃的习惯,考前一定不要突然增加。考试前或考试中不要吃各种保健品,因为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一直服用某种补脑保健品也不用突然停掉,仍然按照平时的剂量吃即可。否则,都会造成消化系统的紊乱。 二忌吃大量油腻食品 当人体摄取食物酸碱平衡时,大脑处于最佳功能状态。油炸食品、肥肉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要尽量少吃。可以让孩子多吃鱼、去掉皮的鸡肉、牛奶、鸡蛋等食物,也可以熬些绿豆粥、银耳莲子汤,适量放些糖,既美味可口,又清热祛暑。 三忌以喝饮料代替喝水 切忌用饮料代替水,一些含糖饮料在饭前也最好不要吃,因其易产生饱腹感,不利孩子进餐。徐薇特别提示,考生在考试期间一定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产生尿频,影响孩子的临场发挥。 四忌饮食不卫生 饮食不卫生,会导致腹胀、腹泻,甚至严重脱水引起休克,直接影响考试,而这是学生和家长的大忌讳。所以,考试期间食材尽量处理干净,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不吃剩菜,不在外就餐。 “早餐必须注意干稀搭配。稀的可以是豆浆、牛奶,干的吃一些主食、鸡蛋,最好有些蔬菜或水果;中餐一定要吃饱,而且要品种丰富,要有主食、肉类及蔬菜,晚餐要避免吃一些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得太饱。”徐薇表示。 下面是列出的可供家长们参考的多套早中晚营养食谱: 搭配餐1:早餐:馒头、牛奶(或豆奶、酸奶)、煮荷包蛋1个、酱黄瓜;水果:夏橙(或苹果)1个。中餐:荞麦大米饭、香菇菜心、糖醋带鱼、豆腐、丝瓜汤。晚餐:绿豆粥、白菜猪肉包子、虾皮冬瓜。 搭配餐2:早餐:鲜肉包、牛奶(或豆奶、酸奶)、咸鸭蛋(半个)、素炒三丝(莴笋、白萝卜、胡萝卜);水果:鸭梨(或西瓜)一个。中餐:红枣米饭、黄豆烧牛肉、干煸四季豆、金针菇紫菜蛋汤。晚餐:三鲜面块(猪肝、火腿肠、黑木耳、平菇)、清炒菠菜、青椒土豆丝。 搭配餐3:早餐:苹果酱花卷、牛奶(或豆奶、酸奶)、煮荷包蛋1个、炒泡豇豆;水果:香蕉(或西红柿)1个。中餐:二米饭(黑米、标米)、香菇黄花黑木耳肉片、鸡蛋炒黄瓜、白萝卜海带排骨汤。晚餐:稀饭、葱花煎饼、菜椒芹菜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