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破解迷思:空腹喝豆漿該擔心的不是傷胃

2025-10-26 15:16   作者:admin   出处:互联网    

  导读: 豆漿因其高蛋白質含量,一直是許多人早餐的首選飲品。然而,關於「空腹喝豆漿」的迷思在網路上廣為流傳,諸如「會浪費蛋白質」或「可能傷胃」等說法,常令民眾無所適從。對此,營養師指出,民眾真正該擔心的關鍵並非腸胃問題,而是「營養吸收的均衡性」。 營
─营养饮食

豆漿因其高蛋白質含量,一直是許多人早餐的首選飲品。然而,關於「空腹喝豆漿」的迷思在網路上廣為流傳,諸如「會浪費蛋白質」或「可能傷胃」等說法,常令民眾無所適從。對此,營養師指出,民眾真正該擔心的關鍵並非腸胃問題,而是「營養吸收的均衡性」。

營養師解釋,豆漿富含優質植物性蛋白質,空腹飲用並不會直接導致胃部損傷。對於一般健康人群而言,消化系統完全有能力處理這些食物。所謂「浪費蛋白質」的說法,其背後的原理在於,當人體急需能量時,若僅攝取蛋白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等能量來源,部分蛋白質確實可能被分解用於供能,而非首要用于身體組織的修復與建造。但这並非豆漿本身的問題,而是整體飲食搭配是否均衡。

因此,核心問題在於「單一飲食」導致的營養不均衡。營養師強調,若空腹時只喝下一杯豆漿,而沒有同步攝取全穀雜糧類(如饅頭、全麥麵包)等碳水化合物,身體的營養獲取效率便可能打折扣。這正呼籲了均衡飲食的重要性。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均衡飲食應包含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必需營養素,共同維持人體生理機能。

─营养饮食配图

國民健康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在六大類食物的攝取上普遍未達均衡,其中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尤為不足。這種營養失衡的狀況,與現代人生活型態密切相關,特別是外食文化盛行,餐點容易出現高油、高糖、高鈉及低纖維等特點,增加了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從傳統的「藥食同源」觀念到現代預防醫學,都說明了食物不僅提供能量,更具備調節生理機能、預防疾病的功效。正如《素問.臟器法時論》所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宜、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經補精益氣」,強調了各類食物協同攝取的重要性。

因此,與其擔心空腹喝豆漿會傷胃,更應關注如何將豆漿融入一頓均衡的早餐中。理想的搭配方式是在飲用豆漿的同時,攝取一份全穀雜糧類主食(如糙米飯糰、燕麥)、一份蔬菜或水果,這樣才能確保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的同步攝入,實現「吃得對、吃得巧」的目標。

營養師的專業角色在於協助民眾進行個別化的營養評估、飲食設計與諮詢,以應對日益提升的國民健康管理需求。無論是透過醫院、社區營養推廣中心還是各類諮詢機構,營養師都能引導公眾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將健康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回南天“杀到” 祛湿少吃水果
    • 春季水果大餐让肌肤“吃”个够
    • 早春呵护女人10大“水果王”
    • 细数身边常见的3种“长寿仙药”
    • 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味精的5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