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9 12:21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由于学习时间紧、压力大,有些学生会有饮食不规律的情况,早餐马虎对付、午餐基本应付,晚餐好吃好喝。不少学生不吃早餐,或随便在路边摊买早餐对付,而晚上回家饿急了会暴饮暴食等等,这些都是对身体极为不利的。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一日三餐都很重要,早餐的营养分布应占三餐的30%,经过一夜的生命活动和能量消耗,人在清晨急需补充营养。其他的两餐各占35%,晚餐不要吃得过饱,易清淡好消化,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 误区五:饭菜搭配不合理 误区六:营养补品多补充 延伸阅读: 餐桌上,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多吃菜,少吃饭,多吃菜营养才全,且不容易长胖。其实这是相对而言的。对一些身体过度肥胖的儿童,可适当多吃一些青菜,但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米饭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是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为热量的营养素。营养学家提倡主食与副食科学合理地搭配,在所食米饭、蔬菜、荤菜和水果中,主食要占绝对的比重。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和骨骼,活动量也大,更不能多吃菜、少吃饭,一定搭配合理,均衡营养。 今天是第26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天天好营养,一生享健康”。对于发育成长期的学生而言,饮食是否营养、均衡、健康,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日常生活中学生存在着哪些饮食误区?成都市某医院营养科医生从营养学方面谈了六个方面的学生饮食误区。
2016年5月20日是第27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快乐行”,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烟台市中小学生的营养过剩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小学生的肥胖比例突出,已经高于全国均值。 营养过剩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大顽疾,直观的表现就是肥胖。目前国际上衡量肥胖程度有一个计算公式,即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正常体重指数为18—25。 误区二:餐搭配不合理 误区三:越贵营养越丰富 越贵营养越丰富?学生饮食存在六大“营养误区” 专家建议,广大家长可以参考国家提出的少年儿童健康指导,即每天吃两到三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蔬菜,吃两到三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新鲜水果,吃一份成年人手掌心大小厚度的肉类,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天进行一个小时以上的运动,不喝含糖饮料。 有些孩子不是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饭。还有些孩子学习紧张,常常做完功课才吃饭。这些做法都容易损伤胃,削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至五小时,当感到饥饿时胃内食物已排空,胃黏膜这时会被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道溃疡,要定时定量、餐次合理。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吃得更健康,我市把学校食堂建设作为为民服务实事的重要内容,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同时实行学校食堂自主经营,大宗原料定点采购、教师陪餐等制度,确保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如今,很多父母热衷给孩子买保健品,不是补钙就是补脑,往往只注重营养和智力开发,而忽视了身体的锻炼,补来补去,孩子的身体反而吃不消,严重的还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曾经有一名9岁男孩,就因服用某种含有生长激素的儿童营养液,体毛变重,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产生性早熟。如要额外补充营养保健品,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在医师和营养素的建议下,才能适当补充,否则对孩子的身体是有害无益的。 误区一:大鱼大肉就营养 误区四:感觉饥饿才吃饭 2015至2016年度,烟台市疾控中心抽取全市14个县市区约19万中小学生的体检数据分析显示,男生的总肥胖率超过19%,女生的肥胖率超过11%,高于全国均值,其中尤以四五年级的男生更为严重。 不少家长认为大鱼大肉有营养,给孩子提供的越多越好。可是,孩子对食物营养的吸收是有限度的,超标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存储起来,小胖墩就是这样一点点形成的,甚至还会诱发一些内分泌疾病。其实,学生的合理营养贵在全面、平衡、可口、适量,食物要多样化,任何一方面缺乏都不能满足需要。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市面上食物种类繁多,许多家长在选购食物时宁选贵的,不买对的,觉得越贵的东西就一定好。专家表示,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许多家庭不惜花费巨资用于孩子的饮食,但寻找合适的食物要比盲目“求贵”对孩子更为有利。对于学生而言,适宜粗粮、蔬果的营养价值远比吃一顿海鲜均衡营养。 有研究显示,儿童时期的肥胖,会增加成年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控制难度更大。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导致小胖墩越来越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普遍缺乏运动,一个是饮食不均衡,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摄入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