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5 12:39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助力推广全民健身,科研作用不容小视 2018-08-13 15:02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 全民健身 /健身 原标题:助力推广全民健身,科研作用不容小视 编者按 今年“全民健身日”前夕,新体育网对我校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张一民教授进行专访,现全文转发以馈读者。 曾几何时,提到全民健身,人们想到的还只是遛弯和健步走;曾几何时,说到科学运动,大家知道的还只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些简单的口号。如今大众的健身意识明显提高,健身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这些与全民健身的科研工作密不可分。 国务院于1995年最早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多 年过去,参与健身的人口数量大幅提高,健身的方式种类逐渐丰富。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0.7亿人; 另外,2014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33.9%,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 20多年间,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建设运动健身场地、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外,科技层面也有较大投入,建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体系就是成果之一。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一民接受新体育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体系是促进群众参与运动健身的有效手段,”让百姓知道自己的体质状况,当他们发现健康存在问题后,必然会积极地参加锻炼。” 张一民介绍,我国的全民健身科研截至目前共分三个阶段。1996年到2000年主要开展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国民体质监测, 2000年以后这两项工作已经常态化,而且调查、监测范围更大。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随着百姓健身意识的提高。“如何科学运动”的问题接踵而至,国民科学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随之启动,2008奥运期间,相关机构开展了全民健身关键技术的研究。2010年以后是全民健身科研的第三阶段,随着民众健身需求的大增,政府开始探索“体医融合”的问题,全民健身科研的课题越来越深入,如运动促进健康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的研究。 相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一直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长期为群众健身提供理论依据,让人们可以更科学、更系统地强身健体,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科研成果对推广全民健身的助力作用明显, 但在新媒体时代,科学健身的传播力度略显不足,张一民认为,大众传媒可以将全民健身的理论、理念通俗化、可视化,方便百姓去学习,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来源:新体育网 编辑:陈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