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养周主题“天天好营养 一生享健康”

2018-11-07 11:47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食物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营养是人类体质发育和健康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因此,对食物的消费观念不能仅限吃得饱,
辉县市教研网 动漫美女触手图片 百草惊天变 宇爱丹刷钻 江外江 邪恶gif动态图片 普宁渔霸咸鱼制造厂 女人的屁屁图片 画墨消方块 骏舟卡盟 小城春色 小娜

  食物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营养是人类体质发育和健康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因此,对食物的消费观念不能仅限“吃得饱”,而是应逐步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这也正是首届全民营养周的主题——天天好营养,一生享健康——的含意。

首届全民营养周的主题——天天好营养,一生享健康——的含意

  为什么倡导“天天好营养”

  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可能造成机体异常,甚至出现疾病症状,给个人健康带来危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才能使公众和社会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才能实现健康中国,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合理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敏感的指标。生命初的1000天,即从怀孕到2岁期间的母婴营养,乃至儿童少年时期的营养,影响人一生的健康。这一时期良好的营养,可以保障和促进儿童体格和脑发育,而营养不良给儿童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危害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近期危害不仅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还表现在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营养不足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远期危害表现为智力发育滞后,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另外,营养过剩引起的相关慢性病低龄化问题日渐突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正逐渐威胁少年儿童的健康。201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指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16.5%。儿童时期营养不均衡将影响一生健康。

  合理营养是成年人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营养不均衡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患病风险。资料表明,2010年我国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和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要遏制上述慢性病的井喷态势,合理营养、均衡膳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合理营养是对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

  劳动力人口是家庭财富的创造者、育儿养老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状况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和发展能力,也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和稳步发展。儿童时期是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阶段,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导致人力资本的巨大损失。一些研究表明,生长迟缓儿童可损失智商5分—11分;儿童铁缺乏可使认知测试分低0.5个标准差,智商降低5分—8分;儿童早期生长迟缓会使成年劳动生产力降低1.4%;儿童时期的中度生长迟缓导致成年劳动生产力降低2%—6%,重度者降低2%—9%。同样,营养过剩引起的相关慢性病,也对我国人力资本造成巨大影响。慢性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慢性病的大军,2010年我国4.5亿多慢性病患者中,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微量营养素缺乏使一些国家在生命、残疾和生产力方面的损失占GDP的5%以上,据世界银行统计,仅铁、碘和维生素A3种营养素缺乏造成发展中国家每年的经济损失达到GDP的2%—3%。7.3%的全球疾病负担源于微量营养素缺乏。开展营养改善干预,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措施。

  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病也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资料表明,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据WHO预计,2005—2015年期间,在中国因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所导致的早死而减少的国民收入的总估计值为5580亿美元。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发展影响巨大。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什么是“天天好营养”

  “天天好营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合理营养,二是长久坚持。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回南天“杀到” 祛湿少吃水果
    • 春季水果大餐让肌肤“吃”个够
    • 早春呵护女人10大“水果王”
    • 细数身边常见的3种“长寿仙药”
    • 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味精的5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