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7 11:5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首先,农产品的品种变了。比如,曾经的国光、香蕉、元帅、红玉等苹果现在已经被年轻人所熟悉的富士苹果、蛇果等所取代。而且人们在种植农作物时,对其产量、储存、口感的关注度要高于其营养价值,这也导致了传统品种被市场淘汰。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吃类别多样化的食物,特别是多种类的蔬果、菌藻、全谷、杂豆,能够得到更全面的营养成分。 天然最好 “好吃”不一定营养多 其实,农产品中的营养素含量逐年降低的情况确实存在,比如,在1991年食物成分表中,青口大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28毫克/100克,而2004版成分表中的青口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是11毫克/100克。 此外,冬天吃西瓜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除了大棚的功劳,储存、运输技术的提升也功不可没。不过,为了满足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的需要,可能就会在没有充分成熟变软之前采收下来。较长时间的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带来维生素含量的下降。 烹调适度,增加生果蔬和短时间烹调食物,少吃油炸食物。 研究认为与气候有关 尽管营养含量略有不及,但想要为身体补充营养,还是应多吃新鲜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对于主食营养损失的部分,多吃全谷、杂豆等可以弥补一些。拿大米来说,加工得越精细,营养素反而越少,这是由于大米营养最丰富的最外层被舍弃了。
法制晚报讯(记者蔡卫卫)最近,哈佛大学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称,气候变化让农产品的营养价值越来越低了,吃同样多的食物,得到的营养素越来越少了。据研究者预计,因为食物中的营养逐渐“缩水”,会有更多的人出现营养不良问题。 本版文/记者蔡卫卫 哈佛大学的研究认为,这种现象与气候变化有关。不过,食材营养缩水、人体营养不良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农业生产方式和饮食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系。 其次,农产品的栽培方式变了。过去的农业是靠天吃饭,现在则有了塑料大棚、人工光照等设施和技术手段。但反季节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和多种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可能会低于应季露天种植的蔬菜。 在口感上,不要过度追求好吃,接受天然风味更可取。例如大白菜,外层的绿色叶子口感较老,但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远远高于中心部分的嫩叶子;核桃肉的外层褐色皮有点苦涩,但它却是核桃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 另外,蔬菜不要过度烹调,用生拌蔬菜、时间较短的蒸菜、焖煮的方法烹调,可以减少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降解和流失。 营养“缩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