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分之一成年人锻炼不足致疾病风险增加 来看看有你吗?(2)

2019-02-18 12:1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儿童青少年家庭运动倡议”指出,家长在为孩子安排运动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重点培养:3-6岁以粗大动作发展为主、精细动作发展为辅;7-12岁注重运动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运动兴趣;13-17岁可以选择一两项运动
龙腾小说下载 龙腾小说阅读 明星的生活 辣文合集 高h 辣文小记网 龙煜 夜幕下 门房秦大爷全集 少年阿宾全集阅读

“儿童青少年家庭运动倡议”指出,家长在为孩子安排运动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重点培养:3-6岁以粗大动作发展为主、精细动作发展为辅;7-12岁注重运动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运动兴趣;13-17岁可以选择一两项运动进行专项练习。

《学龄前儿童(3岁~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提出,“健康的3岁~6岁学龄前儿童,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根据“儿童青少年家庭运动倡议”建议:

婴幼期(1-3岁),趣味运动提升运动能力。此阶段主要训练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运动时要多结合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要注意这一时期的孩子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应选择爬行、慢跑、攀登等一些简单的运动形式。进行走、跑、跳跃、上下台阶、扔球和投沙袋等运动。

少儿期(3-5岁),弹跳运动促进生长发育。此期间更适宜进行室外活动,如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可多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如跳绳运动。但要注意的是少儿期的儿童心肺功能并不完整,做这些运动时,不论男女,均不能承受经常性的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

学龄期(6-7岁),全身运动提高骨骼质量。这个时期正处在人体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之后的阶段,各种形态的生长和机能的发育都相对缓慢,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发育比运动系统的发育还要迟缓。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做一些全身运动来锻炼身体的综合素质,比如各种球类、跳跃等,游泳、滑冰也是不错的选择。(人民健康综合人民日报、健康报、健康时报)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中国多地测出放射物防辐射要理智中国多地测出
    • 白领眼睛干涩 经常洗眼不可取
    • 惊!6类都市人易走进癌症陷阱
    • 15个小习惯 让你的乳房远离伤害
    • 消除隐患 半年就要换一次筷子
    • 选对食物 让你从头一直补到脚
    • 喝汤治失眠 5种汤品喝出好睡眠
    • 警惕!吃这7种食物小心你中毒
    • 乐基儿被爆怀孕两月 小腹微隆
    • 如何挑选原色食品 谨防漂白剂
    • 癌症背后8种不良恶习你有多少
    • 吃醋6大秘方 让你做个天然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