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小常识丨运动容易猝死? 不运动才是“ 健康杀手”

2019-02-26 12:0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随着马拉松赛事影响力日益扩大跑步安全问题也频频见诸报端每年都有运动员猝死事件发生引起大众广泛讨论这些发生的运动猝死事件让许多人对运动望而却步开始怀疑运
鼎鼎大名 鼎力相助 定于一尊 丢卒保车 东倒西歪的意思 动天地 洞烛其奸 抖擞精神 斗转星斜 对症下药

这些发生的运动猝死事件

阅读 ()

随着马拉松赛事影响力日益扩大

●运动强度巧掌握

猝死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潜在的心脏疾病导致

三招预防运动猝死

监测运动前后脉搏变化是简单易行的监测运动强度手段。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该在运动后5分钟-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分钟-30分钟,高强度则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不同体质的人群可按此标准安排运动强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开始怀疑运动有益健康的真实性

每年都有运动员猝死事件发生

●运动前后勤监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运动须知

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每分钟100次以内,中等强度为130-150次,高强度则为150次以上。一般推荐中低强度的运动,老年人运动时,如果每分钟心跳超过“170-年龄数”就要注意,如果这一数字再上升10%就有危险。

然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原因又有所不同。年龄小于35岁的猝死者中,多为遗传性或先天性心脏异常所致,例如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或冠脉畸形等。而年龄大于35岁的猝死者中,大部分是由于冠脉疾病所致。脑源性猝死的原因则主要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高血压等。因此,在了解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后,运动者也需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重视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防患于未然。

不运动对于慢性病的影响排在高血压、抽烟和高胆固醇之后,研究指出约有6%心脏病、7%的第二型糖尿病、10%结肠癌和乳腺癌与缺乏运动有关。抽烟是健康的危害者,而不运动同样也是“健康杀手”。

健身小常识丨运动容易猝死? 不运动才是“ 健康杀手”

2018-03-12 17:00 来源:体育重庆 健身

面对猝死,运动不是罪魁祸首,可是不运动的坏处却显而易见。有调研显示,缺少运动对儿童的影响更明显,会导致肥胖、体质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走上社会之后,会影响工作能力,成年后肥胖可能性更高,体质差,病假多,医疗付出也高,进入中老年患病可能性更高,甚至平均寿命会减少5年。

●锻炼之前查心脑

运动性猝死是指因为过量的运动导致死亡。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事实上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运动过量,造成严重后果的常见原因实则是各种心脏疾患。

.

跑步安全问题也频频见诸报端

责任编辑:

引起大众广泛讨论

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也就是由心脏问题导致的猝死,比例占到80.7%。其次为脑源性,比例占到17%。至于运动猝死发生的概率,有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为百万分之1.2到1.5,其中97%为男性。运动员的比例更高,而在我国大众健身运动人群中,猝死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

不运动的坏处显而易见

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而这些人却往往不知道自己心脏有病,这是由于在普通的体检中很难被发现。而会把自己当成完全健康的人去参加各种剧烈运动、竞技比赛,猝死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随地可能爆炸。因此,喜欢运动且有条件的人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如果在运动时经常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症状,运动者应该重点进行心脑方面的检查。

运动不是罪魁祸首

.

让许多人对运动望而却步

不运动绝对是慢性病最危险的因子之一

原标题:健身小常识丨运动容易猝死? 不运动才是“ 健康杀手”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中国多地测出放射物防辐射要理智中国多地测出
    • 白领眼睛干涩 经常洗眼不可取
    • 惊!6类都市人易走进癌症陷阱
    • 15个小习惯 让你的乳房远离伤害
    • 消除隐患 半年就要换一次筷子
    • 选对食物 让你从头一直补到脚
    • 喝汤治失眠 5种汤品喝出好睡眠
    • 警惕!吃这7种食物小心你中毒
    • 乐基儿被爆怀孕两月 小腹微隆
    • 如何挑选原色食品 谨防漂白剂
    • 癌症背后8种不良恶习你有多少
    • 吃醋6大秘方 让你做个天然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