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12:3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拓展健身场景,提升群体参与感,符合现代生活节奏 团课再次激发了黄美玲的健身热情:“这种课程比较有弹性,也可私人订制,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她考取了相关证件,自己也成了一名兼职健身教练。 今年上半年,线下健身场所暂时关闭。“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场地没有开业,但教练和用户一直都在。”超级猩猩有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开展了线上直播与线上“陪训营”项目。“陪训营”项目为期14天,每个班由职业教练全程陪伴,进行线上运动指导和饮食监督,包括定量训练与线上陪练。这种形式留住了不少用户,截至4月底,1500多个“陪训营”吸引了超1.5万名用户参与。 “请问四足支撑伸展这个动作,脚往后伸展是脚尖伸直,还是往后蹬?”一位粉丝留言提问后,小冯给出的回答是,“脚尖不是重点,主要是保持腿伸直”。 “因此,互联网健身平台要发展,必须注重内容建设。”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副主任何文义说,一旦单纯健身的新鲜感、时尚感减弱,平台的用户黏性势必受到影响,为了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平台势必要有足够多的创意设置,“就像玩游戏一样,必须要有一关一关的关卡。” 线上服务创新让公司在特殊时期实现了平稳运行。如今,尽管线下门店逐渐恢复营业,但线上课程的热度一直没有衰减…… 注重内容建设,加强创意设计,保持用户的新鲜感和体验感 近年来,大众健身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人对运动健康等话题产生关注。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免费的健身指导视频日渐丰富。 (据《人民日报》) 近年来,KEEP、咕咚、悦跑圈等健身类APP迅速发展,跟着屏幕学动作、练肌肉,打卡、竞赛,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截至目前,新浪微博“宅家健康运动计划”话题阅读量超过37亿次,从健身动作到饮食调节,“云健身”引发热门话题。 “大家好,今天教大家五个动作提高你的平衡和稳定能力……”在互联网运动健身平台KEEP上,家住上海黄浦区的健身教练小冯通过镜头向他的学员们发出了邀约。 需求增长 服务升级 在线授课 手机约课 多元场景 多样选择 随着互联网与健身行业深度融合,小型化、“便利店化”的线下健身模式红火起来。通过超级猩猩、乐刻等健身类小程序、APP,只需手机“点单”就能预约各种健身课程,固定团队定期“开团”,改变了传统健身房办卡、预付费的模式,更加灵活方便,还叠加了社交、电商等属性,赋予健身更多乐趣。 拉动体育器械消费,改变运动习惯,助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跟着屏幕运动,效果肯定不如线下,但对很多运动基础不太高的用户来说,也获得了新的体验。”韩伟说,前一段时间,乐刻运动也推出了线上产品;一位来自河北深泽县小直要村的家庭主妇在学习了线上健身课程后,还向公司发来了感谢信。 黄美玲对此表示认同。经历了健身房训练到个人训练,再到上团课,在她看来,长期保持付费健身习惯,除了健康需求和成本因素外,不断更新的项目与模式带来持续的新鲜感、体验感也很重要。“比如,在写字楼旁的教室里练动作,大落地窗,我们在里面练,别人在外面看,还会跟着跳起来。”黄美玲说,这样的氛围是她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 □巨云鹏 孙龙飞 “互联网的介入,可以实现健身信息数据化,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说,通过合理的信息采集和会员反馈,可以判断用户的运动喜好,从而进行精准推送。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觉得,免费视频可能会给互联网健身企业的发展带来冲击,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付费课程想要取得竞争力,必须有足够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利用社交属性,采取积分、排位等激励手段。”王雪莉说。 “但一个人练久了也无聊。”这两年,黄美玲又有了新的选择——参与网络健身平台的小型线下课程:团课。
点单团课、在线陪练、积分排位……互联网健身 “以前办过几次健身房的卡,最后都不了了之。”从事金融行业的上海市民黄美玲是一位资深健身爱好者,在过去的健身经历里,曾遇到过健身房“跑路”,也曾因为课程无趣未能坚持下来……后来,她开始跟着健身类APP课程在家练动作、跑步打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