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2024-03-15 20:00   作者:佚名   出处:网络    

  导读: 答: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
1: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答: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儿童出生后48小时即可用简便无创的方法及时发现听力障碍,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为进行早期干预创造了条件因此,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对于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2: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什么?

答: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

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3:所有出生的宝宝都要做听力筛查吗?

答:《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要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4: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

答:按照贵州省贵阳市《全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第1次初步筛查(初筛):即新生儿生后48小时的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或听性脑干反应仪等进行听力筛查;第2次筛查(42天复筛):即初筛没“通过。

”的新生儿;第3次筛查(3个月复筛):42天复筛没“通过”,未通过3个月复筛的婴幼儿,应马上转诊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5: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做听力筛查?

答:家长可以从筛查前、筛查中和筛查后三个方面配合医生做听力筛查筛查前:(1)认真听取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2)听力测试前家长应尽量把宝宝喂饱使其进入睡眠状态;(3)给宝宝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

(4).给宝宝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筛查中:(1)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2)保持宝宝在筛查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3)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安全感;。

(4)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宝宝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翻转到对侧耳筛查后:(1)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筛查者,按医生指示去做;(2)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3)通过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保健;。

(4)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宝宝听力的损害;(5)注意观察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及时就诊排除。6:听力筛查未通过,家长应该怎么办?

答:宝宝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42/3个月),并不是说宝宝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初筛或复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很多,如:①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②中耳腔有积液;③宝宝不安静、体动多;④环境噪声大;⑤耳蜗毛细胞损害;⑥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OAE 或AABR筛查通不过。

因此,当被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 健康教育科? 群体保健科

微信制作:瞿冠英一审:曾力妮二审:阮亚安三审:王彦德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