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经济”兴起背后,运动助以一臂之力(组图)

2017-01-09 12:3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身材经济”兴起背后,运动助以一臂之力(组图),什么运动最健身长寿
大惊失色的意思 诺斯克尔 欧比斯疾走 爬走网络 派瑞坦 攀枝花市三十二中 鹏城陈鹏 鹏城艳 鹏程狗友 碰碰哥 霹雳扫毒

  ——“肥肉可以减,脸丑只能哭!”

  ——“胖子是没有人权的!!”

  ——“一白遮百丑。”

  ——“一胖毁所有!!”

  Anyway,脸重要还是身材重要,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无解话题。很多直男对于长着瓜子脸的网红毫无抵抗力,也有很多人常常会不自觉地用目光精准丈量三围。确实,无论男女,颜值和身材都是给人初步印象的第一张名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和生活。问题在于,如果两者不可兼得,你会怎么选脸还是身材?或者说,如果不可兼得,又该如何行动?

  要想改变颜值,可以整容、化妆、保养;要想保持身材,也可以运动、节食、健身。这两类改善自我形象的方法已经催生了两大产业链——“颜值经济”和“身材经济”。不过很可惜,我们往往更关注“颜值经济”,毕竟相比挫骨整容要比跑步减肥更贵更难。

  你真的了解运动吗?

  无数案例证明,运动是减肥的最佳方法。万科总裁郁亮要求自己“管住嘴,迈开腿”,最后实现了从75公斤减至64公斤的小目标。但是也要承认,没有几个人会有这般毅力,也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运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往大一点的层面说,以前也缺少关于社会体育运动的宏观印象。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并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但问题在于,哪些健身活动是全民级别的?哪些是应该优先发展的?当公园已经被广场舞大妈占领之后,哪些空间可以留给年轻人?

  好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出现弥补了这一段基础调研的空白期。近期,QQ大数据和QQ运动联合发布了《2016年中国人运动报告——年轻人到底“运什么动”?》,第一次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从需求端勾勒出了全民健身行业的轮廓。

  QQ自身拥有8.77亿用户,90后年轻用户占比近六成,可挖掘的数据量本身就很大;而目前年轻人又十分喜欢分享“运动步数”,这使QQ运动提取有效数据提供了可能,可以将用户的运动步数,心跳、呼吸频率等数据结合,更好的了解年轻人的运动习惯。不仅如此,还能对各城市、年龄段、工作领域的用户进行分析,对宏观政策层面也有指导意义。

  比如,报告就指出北上广3个城市并没有很强的运动氛围,特别是北京,居然排名在全国第25,夺得冠军却是名不见经传的贵阳。这无疑改变了我们“一线城市体育发达”的固有观念。此外,QQ大数据还发现空气质量于城市运动氛围成正比,而且影响因子很大。

  不仅如此,报告还有多处内容改变了我们对于运动的认知,比如马拉松的爱好者明显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运动装备的普及率已经接近60%等。

  一句话,年轻人的运动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体育运动将催生“身材经济”

  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相比,年轻人肩负着更重的压力,享受着更少的闲暇。报告反映,国人更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动,其中健走和跑步是主流,两者超过六成(广场舞只有不到4%),在走路方面,国人平均每天走5112步,最冷的1月和最热的8月,平均步行数也随之大幅下滑。有意思的是,同样是走路,老年人比年轻人多,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多,快递员在全行业走的最多。

  其实,小小的健走运动也蕴含了巨大的商机。比如,运动智能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了运动标配,报告显示,57%的90后购买过体育装备。在如今,配备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的运动手表、压缩紧身裤和水袋背包已是很多人出门的必备行头。而“锻炼可以不到位,但装备一定要到位”已经成了富裕阶层的运动潜规则。

  同样,运动和收入也是挂钩的。很多调研显示,越是赚钱多的人,就越是偏好耐力运动,比如喜欢穿越沙漠的刘强东,爬上珠穆朗玛峰的王石,“不跑步就会死”的潘石屹等等,大量中高收入者热衷于参加体育赛事和活动,为体育高端定制提供了市场基础,要知道,爬一次珠峰,如果购买保姆式的服务,要价都是30万起。

  除了户外活动,专业化的室内健身也在逐年兴起,占据了运动领域的10%,专业化的健身必定伴随着健身器材、健身课程、健身食品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这一切的繁荣都可以归结于“身材经济”,无论初衷是要减肥还是要打发时间,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运动量已经壮大到支撑起一个产业了,这既包括线下的赛事准备,也包括线上的APP服务,既包括传统的器材购买,也包括体育服务的支出。

  运动对年轻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与“老一辈”最大的不同是,年轻人赋予了运动更重要的价值——展现自我。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90后年轻人是马拉松的绝对力量,人数达到了总参与者的65%。这意味着马拉松不仅仅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更是展示自我的平台,是证明自己的一种途径,这就是为什么马拉松赛事会全国各地开花的原因。

  当然,人们对90后的印象更多的是“懒”和“宅”,这实际上是一种冤枉和误会。主观上来说,身体因素和气候因素是影响运动量的最大变量,雾霾的存在是最大的客观原因,这就能说明为什么北京的体育发展不起来。

  其实只要条件允许,年轻人并不特别在乎场地限制。这与60后、70后的空间局限在公园内完全不同。就算在家、在宿舍,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运动,这当然云运动器材的普及分不开,也与运动理念的深入有关联。

  大数据更懂年轻人

  对于个体而言,年轻人有各自的运动偏好,这与得益于个性化运动时代的到来,健走、跑步、骑车、健身都是目前相当流行的方式,不同的人可以找到不同的朋友圈子,坚持不同的锻炼方式。

  同样,随着移动互联网更深层次的渗透,各类数据的掌握将更加全面,基础雄厚的QQ大数据和QQ运动也必定为科学健身提供有益的指导。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中国多地测出放射物防辐射要理智中国多地测出
    • 白领眼睛干涩 经常洗眼不可取
    • 惊!6类都市人易走进癌症陷阱
    • 15个小习惯 让你的乳房远离伤害
    • 消除隐患 半年就要换一次筷子
    • 选对食物 让你从头一直补到脚
    • 喝汤治失眠 5种汤品喝出好睡眠
    • 警惕!吃这7种食物小心你中毒
    • 乐基儿被爆怀孕两月 小腹微隆
    • 如何挑选原色食品 谨防漂白剂
    • 癌症背后8种不良恶习你有多少
    • 吃醋6大秘方 让你做个天然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