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11:5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人民網海口10月16日電(樊歡迪)2018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曾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將成為致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易出現厭學、抑郁、早戀等問題 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主治醫師王美秀表示,青少年隨著個人意識的成長,處於自我心理與生理的失衡狀態,在學業上,感情上,與他人相處方面,易出現厭學、早戀、抑郁、與父母產生矛盾等問題。 王美秀表示,青少年處於身體與心理快速成長階段,思想上他們自認為已經成熟,但是從社會責任與社會義務來說,卻沒辦法負擔起大人的責任,父母們要牢記一個觀點,此時的他們既是大人也是小孩。在一些問題方面,父母需要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尊重並了解他們的想法,而在另一方面,父母需要時刻關注青少年的心理變化,把他們當成小孩,及時加以引導與安慰。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父母需要做哪些? 王美秀認為,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后,觀察是否影響到他(她)的正常生活。如果生活已經受影響,需要及時就醫,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治療,越早越好。對於常見的心理問題,比如學業問題、感情問題,父母需要去探究是什麼原因所致,考慮孩子這麼做是為什麼?分析孩子這麼做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出現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一件事情明明是錯的,但是需要家長去跟孩子慢慢分析,或者讓孩子撞一次南牆,然后父母再回過頭來給孩子進行分析安慰。”她認為,要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需要從根本原因上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惑。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然后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尊重他人,了解孩子是怎麼想的。在碰到問題以后,孩子知道如何正確尋求幫助,讓孩子完全信任父母。很多時候孩子有問題,原因就出在父母身上。王美秀強調,在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父母比老師重要的多,家庭教育是第一位。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老師需要做哪些? “老師在青少年心中可能是較權威的存在,在遇到問題孩子的時候,老師不要通過家長去一味指責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容易使孩子自我封閉,還是需要老師多理解孩子。”王美秀表示,老師可以適當地去學一些心理咨詢,有時間可以跟孩子多溝通,及時給孩子加以疏導。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學校需要做哪些? 王美秀表示,很多學校都設有心理咨詢室,但是實際使用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很多孩子認為咨詢室的老師會把他(她)的“秘密”泄露出去,但實際上心理咨詢的最基本一條是不會對外人泄露,除非涉及到違法或者傷害到自己,導致公安部門調查資料才會告知。所以一方面學校應該加大對心理咨詢室的宣傳,讓孩子們了解到心理咨詢室的老師是可以幫助自己而且是值得信任的人。另一方面,可以請專業老師給孩子們上公開課,學習心理的知識,學習如何處理與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系。 王美秀認為,學校也應該加強生理課教育,讓專業的老師告訴孩子們,女孩子到這個年齡會怎麼樣,男孩子到這個年齡會怎樣,讓孩子接受自己身體上的正常變化。 王美秀,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主治醫師,上海二級心理咨詢師,擅長常見的焦慮抑郁,精神分裂等疾病的藥物治療,青少年心理干預治療。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