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7 12:15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建筑、运输等行业工作又苦又累,年轻人越来越少,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在干活。当下老年农民工多从事劳动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高的第二产业或低端服务业,有的甚至将白发染黑“求工作”,健康很难有保障。 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签订正式合同的农民工占38%,参与养老保险的占16.7%。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老年农民工意识到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周洪刚在深圳打工了26年,来北京8年,而养老保险的参保年份仅7年。记者采访及多项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农民工参保年份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这意味着,如果他们在未来几年退休,仍会因缴费年限不足15年而无法领取养老金。 《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中明确,农民工退休可将养老保险转为“新农合”,然而各省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地方性的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水平和保障程度不一,使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不便。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转移接续困难,大部分老年农民工在退休时都选择退保,而退保之后仅可得到个人账户中自己缴纳的部分。 周洪刚64岁的哥哥因身体原因退休回老家,因养老保险仅缴存6年,退保后一次性补偿了5000元,而靠这5000元如何度过余生是周洪刚不敢想象的,所以他也一直不敢退休。 异地医保也是关系到老年农民工健康的问题。自今年9月1日起,人社部《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规程的通知》正式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流动就业时可跨制度、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医疗保险关系。这意味着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可“全国漫游”了。 然而医保跨地区转接是有条件的,前提是有工作并跟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劳动关系,且现在的用人单位为其办理了职工医保,才可以转接。数据显示,2013年外出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仅有17.6%。 “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和医保制度,以流出地医保作为统筹标准,打破异地医保的瓶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董磊明表示,应制定相关政策,解决老年农民工社保城市、农村“两不靠”的问题,以社保托底其养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