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9 12:58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三、严格规范心理健康服务市场。目前我国有100多万人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但有关部门侧重于发证,在考核上普遍不足,导致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市场的监管和干预,制定严格的从业准入机制,定期举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审查。对于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官方授牌,定期向社会发布“心理健康专业服务地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非法从业整治行动,严查无证无牌无资质的心理健康服务行为,违规人员一经查处予以重处,同时录入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为此,建议如下: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畅通人才发展机制。一方面,应加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心理咨询师纳入医生职称体系建设,保证一定的高级职称评定比例,提升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发放和项目申报上,适度向心理健康服务倾斜,鼓励从业人员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 五、加大心理卫生知识力度普及力度。建议政府部门统筹教育、卫生、公益部门,在全省推广“心理健康快乐成长计划”,从学校教育入手,将心理健康纳入生理健康教育课程,像推广广播体操一样,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调适知识,引导孩子及家长正视并重视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预防或者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的几率。此外,还可以启动“心理健康小护士培训计划”,吸引组织一部分社会志愿者、公益人士参与心理健康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干预帮扶工作。 [责任编辑:杨凡、王博]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齐鲁网2月8日讯(通讯员 郭顺华)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化,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数据称,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与其高发性和快速增长性相比,我省在心理疾病防治问题上存在同样投入偏少、社会普遍认识不到位等情况,需进一步改变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