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8 13:3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2015 年,麦当劳英国在 28 家门店试点号称“100% 纯牛肉用料”的精选系列汉堡,卖点之一就是更优质的食材和米其林厨师的料理配方;在澳洲,麦当劳还尝试过推出精品早餐——在配菜中加入不那么快餐的菠菜梗沙拉、炒蛋、牛油果搭配菲达奶酪。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工食品行业,频繁购买同一品牌商品(无论是超市袋装还是餐厅堂食)的消费者被称为“重度消费者”,在包括可口可乐、卡夫、通用磨坊在内的诸多公司内部,营销的重点往往会放在如何让这些“重度消费者”购买更多上面,这是比寻找全新消费者更省时有效的战略,无意中也证明了著名的“20/80 法则”,即 20% 的消费者带动了 80% 的消费,当然,数字总是会有小范围的偏差。 走进宴会厅,你会有种置身菜场的错觉。五张10多米长的餐桌上铺满了鲜花、苹果、胡萝卜、玉米、土豆、洋葱、辣椒、卷心菜。身着白衬衫的服务生在来客入座后,迅速上前取过桌上的白色餐巾,斜角对折后平铺到就餐者的腿上。摆在来客面前的是一整套法式餐具,包括两只瓷制餐盘、四把叉子、三把刀和两把勺子。 不过,McWrap 在今年被正式从菜单中移除,它对于年轻人没有什么吸引力。麦当劳在美国的健康措施启动太过缓滞,在劳工薪资低下、就餐环境落伍等问题之下,单独打出健康牌几乎没有收效可言。美国人对麦当劳的失望是全局性的,仅仅在它提供全日制早餐的时候才做出了一点乐观回应,且麦当劳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麦当劳为这场活动可能筹备了长达 6 个月之久,并提前半个月发送请柬。它被称为“麦麦全席”,由麦当劳公关部在一年前提议,中午的来客是 150 家媒体,晚上则是 150 名消费者代表和生活方式意见领袖(KOL)。两顿饭菜单一致,都是由网红主厨“小宝君”设计的六道法式融合菜和三道饮品,麦当劳强调的重点,并不是以后会在全中国的麦当劳餐厅里供应同样的菜式,而是“所有的食材全都来自麦当劳的供应商,与每天在麦当劳厨房使用的并无差异”。 “今天的核心不是我在这里吃到,而以后在麦当劳吃不到。而是告诉大家,其实麦当劳的食材是新鲜有品质的,和你们在家里用的是一模一样的。”麦当劳中国区公共关系部的副总裁许颖婷说。
此前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麦当劳认为在中国,自己深受年轻人喜爱。这和该公司在美国的境况有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在美国,麦当劳面对异常激烈的同业竞争,客群更为广泛,而在中国,多年以来的直接竞争对手只有百胜餐饮旗下的肯德基。它们都是陪伴 80、90 后成长的快餐品牌。不过如今,这两个品牌面临的境况多少有点大同小异:产品菜单缺乏创新,消费客群老化,且受到健康饮食浪潮的袭击。 麦当劳中国区 CEO 张家茵,图片来自麦当劳
那些和麦当劳“有直接关系”的产品,如今正在经受质疑。和 2014 年爆出的“福喜事件”不同,如今的麦当劳需要面对的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有激烈的速食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越来越讲究的生活方式。 (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徐婧艾) 不过麦当劳中国区 CEO 张家茵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停留太久,她把话题引到了麦当劳的文化和品牌上,“我们不希望特许员进来后,说我要卖面,卖一些和麦当劳没有直接关系的产品。”张家茵说。她随后强调,“我只是举一个例子”。 但菜单大过天。如果不是那么希望强调品味,麦当劳也不必搞出一个“麦麦全席”的花样。它们甚至请来了两个广州本土的说唱歌手,唱了一首跟麦当劳食材有关的歌。 “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原材料,通过非常创意的料理,来给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觉、对我们的食材有全新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到这里的最主要的原因。”张家茵说。 麦当劳在中国推新品频率在加快,今年上半年,含有多种谷物的麦鲜粥、全麦麦满分、鲜蔬杯以及苹果片相继问世。他们还计划从 2017 年起升级餐厅的食用油配方。去年,麦当劳还将几年前在澳洲市场推出的赛百味式自创汉堡门店 CYT(Create Your Taste)带到了中国。 智能化餐厅也在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任务列表里。比如投资数字点餐硬件设备、开设体验店、对门店进行翻新、增加在微信和微博等数字媒体上的互动等等。这是 2013 年麦当劳总部聘请了一位名叫 Atif Rafiq 的首席数字官后做出的变化。Rafiq 曾在亚马逊与雅虎工作,他加入麦当劳的重中之重就是为这家公司建设智能化的餐厅。 在“麦麦全席”的现场,被称作“小宝君”的主厨正在台上卖力分享着每一道菜的来历和灵感,菜品的命名看上去花了不少心思。比如牛油果和豆浆混搭的饮品叫做“豆蔻青汁”,薯条形状的粢饭条取名为“大米薯条”,还有一道叫做“一颗番茄汤”的番茄浓汤,切开后,你会发现埋在底下的牛肉粒。
最新门店餐盘上的垫纸也开始强调食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