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 12:03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 不过, 减肥是个技术活。 减肥的朋友们都知道, 摄入过多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但是靠节食减肥, 是非常不靠谱的! 减肥需要控制热量摄入, 少吃高热量食物。 但是天然食物的热量值差异很大, 怎样才能简单判断食物的热量值呢? 01 食物中的水分含量越大, 热量值越低。 反之, 干货越多, 热量值越高。 比如说,不同蔬菜相比,水分大的蔬菜热量最低,比如冬瓜、黄瓜、生菜等,“水水的”,热量只有10~20千卡/100克的水平。相比而言,甜豌豆、豆角等虽然也算是高水分食物,但“干货”就略多一些,热量就到了30~50千卡/100克,含有淀粉的土豆、山药之类,热量就更高了,能到60~80千卡/100克的水平。 蔬菜变成蔬菜干,水果变成水果干,红薯变成红薯干,牛肉变成牛肉干......水分少了,干货多了,热量值就会几倍地上升。道理很简单,几斤果蔬才能做成一斤果蔬干啊!热量当然就浓缩了。 再比如说,把1碗米饭加水煮成3碗米粥,虽然体积大了,但总热量没有任何变化,所以热量密度就小了。反过来,把红薯变成红薯干的话,水分少了,干货多了,热量密度就大了,于是稍不小心就会多吃一些热量进去。 如果有人问我,一碗粥含多少热量,我肯定没法回答。因为如果他不告诉我粥里放了多少米,加了多少水,我就没法计算其中含有多少干货大米,多少淀粉、多少蛋白质、多少千卡热量。 这里得到的提示是:只要在同类食物中优先选择那些水分大、干货少、“油水”少的食物,即便吃的体积大一些,也是无需担心的。 确切说,这类食物吃得多些,其他高热量食物往往就没胃口多吃,就不容易发胖。这就是所谓的“吃得多、胖得少”。
所以,同样一种水果,比较甜的品种就比不甜的品种热量高。比如葡萄,特别甜的甚至能达到20%以上的糖分水平。100%葡萄汁产品,一般也是15%以上的糖分。 同样道理,看甜饮料的热量高低,只要看它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就行。你会发现,热量高低和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成正比,而饮料中一般不加淀粉,所以碳水化合物几乎就等于是糖。
同理,在制作菜肴的时候,原料不变,烹调中添加的烹调油越多,吸入的脂肪就越多,于是菜品的热量值就越高。
天然的全谷杂粮、淀粉豆类、薯类,都有一部分的“抗性淀粉”。但是,经过精制加工,去掉了膳食纤维的食物,消化吸收率通常都会很高,比如米饭馒头、饼干面包、膨化食品之类。 此外,膳食纤维能裹挟着少量脂肪进入大肠,最终被排出体外。食物中的多酚类物质也能通过降低消化酶活性,帮助少量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进入大肠,逃过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命运。 天然状态的食物需要咀嚼,嚼得不够碎的时候,消化吸收率也会略低一点儿。比如说,杏仁、巴旦木等质地很硬的坚果,并不能完全被人嚼烂,消化吸收率会因此降低。有研究表明,它们实际被人体吸收的热量,并没有计算出来的热量那么高。 这里,我们要记住一个概念: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也称为热量密度。是指单位重量或体积的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热量)。 由于水分和膳食纤维是不含有热量的,所以水分大、纤维多的食物能量密度低,比如蔬菜和水果。 由于按重量比较,脂肪的热量是三大供能营养素中最大的,所以,同样水分含量的食物当中,脂肪越多,热量就越高。 那种水分低、干货多、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是热量值最高的。这样的食物,如果营养素含量又少的话,那就非常不利于预防肥胖。比如饼干、曲奇、薯片之类,不值得经常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