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12:1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在以往,由专业营养师提供的院外的个性化营养管理指导服务仅适用于少数人群,例如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由所在单位组织买单;或少量见于高端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因专业营养师人数极少、营养管理指导并不一定为刚需,社保支付覆盖的问题等,享受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服务在传统方式下是十分奢侈的。 围绕营养的全程服务 营养摄入方案可一定程度帮助解决多种健康问题,这里有几个类型。如图所示:改善人体机能降低患病风险(微量元素平衡、体重控制、提高免疫力);辅助治疗控制各类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慢性炎症、骨质疏松、其他代谢问题);满足不同生理阶段人群健康需要(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更年期、中老年);满足特殊职业健康需要(运动员、脑力工作者、商务人士、有害工种、吸烟人群、熬夜人群……)。 普通消费者们首先没能充分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其次没有足够营养学知识来指导选购合适的食品、营养品以及相应摄入量摄入方法等。除此之外,对产品生产商、渠道商、服务商的认识也有限,最终因各维度、各环节的信息鸿沟而无法实现自我掌控。 2、通过与其他应用进行对接来提供周全的用户体验。 政策重规划,轻设计——需要更具目标和策略性的顶层设计方案,而好的方案更需要完善的机制去落实,尤其是在跨部门协作和政企合作方面。 营养健康产品市场规模 除了保健品之外,中国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例如有机食品、低脂低盐食品、全麦食品等以健康饮食、平衡营养为理念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根据Statista2013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有机食品第四大市场,市场规模达27亿美元。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消费规模约为500亿元。 2015年,我国只有大约4000名临床营养师,平均每32.5万人拥有1名营养师。而作为世界第一长寿国家的日本,1亿多人口中营养师总数达到40万人,约330人就有1名营养师,营养师数量是临床医师的2.4倍。在美国注册营养师多达9万名。且美国70%以上的医院都设有由医师、临床营养师、药剂师和护士共同组成的“营养支持小组”,对病人实行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 医学营养治疗领域跟随患者自管理行为、在家护理行为的增加,以及康复管理等领域的发展,正在逐渐被普通消费者患者所认识,相对专业的营养方案正在从医院内向医院外延伸。以针对特定疾病为核心的营养产品正在成为新的营养食品类型。
营养产业整体市场概况 老年群体: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50%以上。有市场预测,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市场将从约4万亿元增长到约106万亿元,估计用于保健与医疗的消费增长尤为明显。品种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改善常见慢性疾病、抗疲劳、抗衰老、补钙、调节血脂等功能上。 将用于精准医疗的基因检测技术用于营养诊断 营养照护的需求与供给差距 第一、控制免费服务的成本,例如采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服务; 三类核心消费群体 在日常饮食中,要想吃得健康,首先人们通过食物成分搭配及量上的控制,来令餐食更有利于健康;此外,通过选择额外服用营养补充剂等保健品来弥补日常餐食中较为缺失的营养成分。 医学营养治疗(MNT,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是根据疾病的病理,病人的心理及生理基本特点,给以恰当的营养素,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减低器官负担。调整营养素的供给量,以配合临床的需要,早日恢复功能;节制或定量控制营养素的摄入,以纠正因代谢失常而产生的矛盾。 从过去和现状来分析,当前我国的营养改善工作仍旧是以科研项目和卫生部门的投入为主,往往难以长期持续,而面对全国性的营养问题,还需要更多部门资源和精力的投入。 案例:美因基因的维生素基因检查 如图所示,在线私人营养师的核心服务通常借用移动应用的形式,提供远程的营养咨询服务,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用算法来提供营养管理方案及营养建议。这类应用的个性化服务特点显著增强,结合个人健康数据、社群化、游戏化等环节促进自我管理。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经历了食物短缺、食物充足、食物丰富等阶段。今天,食物本身已经不是影响居民营养健康的关键要素,如何依靠国家的力量将食物提供给所有的国民,尤其是贫困、脆弱人群,并给予科学的指导,才是解决营养问题,实现全民营养改善、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建国以来中国的营养政策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近年来,基因组技术在营养学研究中应用的例子在迅速增加,基因多态性对膳食因素与疾病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愈来愈多的营养学家所关注。 总体来说,营养与保健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而从政策角度,中国在营养领域的发展较日本、美国等国家发展仍严重滞后,阻碍了营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营养摄入帮助解决多种健康需求 案例:Nutrino结合IBM Waston提供孕期营养健康问答 医学营养治疗的个性化理念 2016年10月获得来自七名投资者 共计1.67 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其中包括美年大健康、四川迈克生物等(互联网)医疗企业。 3. 个性化营养消费需求正在增强 近年来人们疾病预防意识的提升,家庭自我医健行为的增多。而中国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占比也将进一步上升,这些需求人群在当下慢病自我管理的概念下进一步深化,从而推动了相关产品的发展。 近年重要政策和规划 跟随消费升级趋势,在营养领域,部分消费者将愿意为得到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的个性化产品或服务支付更多费用。 市场需求趋势与痛点 目前营养领域政策从落地到执行,正在通过政府、行业企业、政策研究和出版机构以及社区及社会性服务机构等多方渗透到广大居民群众中。我国在营养领域政策落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挑战。 为能解决营养师匮乏而一般消费者或患者的营养服务需求增强的不对等情况,通过借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私人营养师服务通过创新模式开始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效率,进入普通家庭。 中国消费者对其他健康食品需求旺盛 Nutrino 连接Apple HealthKit, Runkeeper, Moves, Jawbone, 和Fitbit等著名健康健身类应用。 Nutrino 还整理了超过20万家餐厅的餐食营养数据,以便为用户提供外出就餐时的营养评估及建议。 都市女性群体:都市女性成为保健品另一类关键群体,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大部分女性因美容美颜、减肥、补血、清肠排毒需要而购买保健食品。淘宝网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一份商业报告指出,女性是保健品消费主体,其中22岁到50岁的女性占整体保健食品的总销售额约60%,而年轻女性消费群体(18~28岁)在整体保健食品市场所占份额正逐步提升。 2. 消费者要求更好的自我掌控 对于需要通过免费服务获取流量再通过电商销售相关产品的模式,以下三点十分重要: 幼童群体:婴幼儿、儿童也是营养产业重要的客户群体之一,2014~2018年间中国有一轮新的生育高峰,使得这部分群体数量有所增长。 5、与许多健康类应用一样,用户黏性也是棘手问题。 从总量上来说,中国消费者在营养保健品市场位居前列,但从人均消费来看,与其他主要市场的数值差距很大。2014年的数据上,中国人均消费金额只有美国的1/5。未来中国市场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