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裔青少年频自杀 专家吁关注心理健康防悲剧

2016-08-16 12:04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据美国《侨报》报道,近些年,随着华人移民美国越来越多,华裔青少年自杀也呈现上升趋势。
极品无赖木石山水 极品艳帝 极品至尊屠龙 极致恶作剧 集成者们 悸动心灵的h之路 寂寞闻猿愁 计书力行 纪爱妍 加护亚依qvod

  她举例说,她的一个年轻病人就是因为母亲对抑郁症有一定认知而避免了悲剧发生。这名企图自杀者是一名华裔大学生,某日清晨5点多,他在自家车库里发动汽车,准备用汽车尾气自尽时,一直密切关注他的母亲及时发现了孩子的自杀企图而救下儿子。

  尽管纽约华人社区屡屡发生自杀事件,但隐藏其后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疾患问题却一直不被华人所重视,甚至得不到正视。

  不寻常的忽略个人外观,持续无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退步,对娱乐活动失去兴趣;在一阵忧郁之后又突然间快乐起来。

  朋友们送一名自杀身亡的少年最后一程。(美国《侨报》/崔国萁 摄)  

  行动或事件:指药物及酒精滥用,整理个人物品,如将喜爱的东西丢弃或送人,清理个人房间;出现暴力行为、逃家或反抗行为;经常做噩梦。

  自杀可以预防

  陈厚恺医生表示,在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需要抱有高度的警觉性,注意说话者的行为,并做好防范措施,借助各界力量对怀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给予辅导十分重要,这包括——

  对此,阳光心理安康中心主席、精神心理专科医生陈张栩表示,华裔对罹患精神疾病感到羞耻,认为只有疯子、傻子才会去看精神医生,结果导致心理疾病愈发严重,最终导致自杀悲剧发生。

  情绪感受:无望感,无助感, 无价值感,无法抵抗的罪恶感、羞耻感,自我怨恨等;持续焦虑与愤怒,常有身体抱怨如头痛、胃痛、疲倦等。

  华人讳疾忌医

  如果你认为身边的人存在有自杀倾向,请多给予关心,这如同为他们点燃了一支照明的蜡烛。

  纽约市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安康热线亚裔外展主任罗洁也表示,华人父母常常自己有心疾而不察,潜移默化传导给下一代;此外,华裔家长对孩子罹患精神疾病的漠视,可能也与他们学历不高、工作时间长,很难陪同子女共同成长,为摆脱现状又对子女的期望很高等等有关。而有的青少年刚到美国不谙英文,社交圈子又窄,对未来感到渺茫,常常不开心,可是与父母辈又没法沟通,父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结果令问题更加恶化。

  预兆:当事人喜欢陈述死亡的过程,如“一个人要流血多久才会死”;在口语上出现暗示,如“我不再是你的累赘”、“我不用再忍受这些苦”等;将事情整顿好,放弃喜欢的东西;收集药物,暗藏凶器等。

  为了减少纽约州的自杀案件, 让所有纽约人都知道心理疾病是可以被成功治疗的,康复也是可能的,州府于几年前推出了“SPEAK 自杀预防教育手册”,它教导民众在朋友或所爱的人看起来受到情绪困扰时,应该鼓励他们跟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谈谈,如家庭医生、学校顾问、宗教人员、心理治疗师或是危机热线的职员。

  对于华社青少年接连自杀,阳光心理安康中心的陈张栩医生在表示悲痛的同时,更大声强调自杀是可以预防的,生命是可以拯救的,而这些通过了解自杀的范围与程度、学习辨别自杀的警告征兆以及学习何时大声寻求帮助,任何人都可参与自杀预防。

  在美国65岁以上的妇女中,亚裔老年妇女的自杀率最高。2005年,亚裔老年妇女的自杀率更是非西语裔白人自杀率的1.6倍。年龄介于15至24岁之间的亚裔美国年轻女性死于自杀的比率也高于其他族裔。

  而在纽约州,每年大约有1300名纽约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根据纽约州健康局的估计,每发生一起自杀身亡事件,相对的就有8至25起自杀未遂案。而来自纽约市健康和心理卫生局的数字,在纽约市青少年中每年大约有15万起企图自杀事件,其中有70个企图自杀者会因此而身亡。依据联邦疾病控制中心的资讯,与1950年代相比,现在全美青少年的自杀率增加了三倍。

  自杀是全美青少年第三大死因

  中新网8月16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近些年,随着华人移民美国越来越多,华裔青少年自杀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不久前,纽约先后有三名华裔青少年在一个月内踏上不归路,均以投海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花样的年华。悲剧的接连发生令人悲哀,也更令人震惊,因为在这些自杀案中,当事人都曾心理抑郁,且在自杀前均或多或少出现过症状,但家长们因忽略而没能及时采取措施救下这些年轻的生命。

  改变:避开朋友家人及一些日常活动,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明显的人格变化。

朋友们送一名自杀身亡的少年最后一程。(美国《侨报》/崔国萁 摄)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美国亚裔的抑郁症表现严重,自杀死亡已成为美国亚裔的第五大死因,而在美国非西语裔白人的死因中只排行第九。

  她说,有的华裔家长明明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受习俗与偏见的影响,认为“家丑不能外扬”,不愿让外界知道孩子患有精神或心理疾患。那么在这种矛盾心态与文化的影响下,导致孩子的问题越发严重。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 女人最容易踏进的6大健康误区
    • 注意!这5种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
    • 摇头晃脑 有助提高你的记忆力
    • 十大饮食习惯 能助女人更长寿
    • 女性延迟退休 如何延缓衰老更重要
    • 女性8个丑陋部位 预示身体健康
    • 这8类药物 女人经期千万不能碰!
    • “四大名补” 养出女人好气色
    • 十三大妙招 让女人保持好心情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