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 12:0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二、生理功能变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突如其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情境,我们需要对环境威胁和挑战有一个适应过程。当人遇到严重内外环境干扰性刺激时,人体内外环境稳定性被打破,比如人的角色突然发生了变化,由普通的健康人变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除了忍受躯体方面的痛苦之外,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 医务人员可以相互支持、鼓励,积极自助,学习自我关爱的知识,听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音频、视频,有效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工作效能。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统一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组织和经费保障。 (三)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 主 编 马 辛 人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健康状况摇摆于正常与危险之间,需要急切地寻求某种确定性的答案,从而出现强迫性的搜索行为,患者常常会寻找和渴求任何看似确定的信息,又不断地怀疑信息的正确性,从而导致焦虑感增强。 面对健康的危险和生命的不确定,我们的生存本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害怕,甚至愤怒。一方面我们需要去接纳我们的焦虑恐惧和愤怒,这些情绪是我们在面对压力/危险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有利于我们个体的生存和创造。另一方面,焦虑、恐惧会被我们很多不由自主地闯入性灾难化想法加剧和放大,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很多时候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淹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的信息激流中,刷着微博,看着朋友圈,隔几分钟就拿出手机来看一看,越看越担心,越看越害怕,特别是社交媒体上带有情绪的、个人化的消息,使我们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和无力感,甚至对他人或社会感到愤怒。 2.过分担心害怕 可能出现过分的担心害怕,缺乏安全感,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被感染,担心家人是否安全,害怕家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等。 3.培训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紧迫性,致使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甚至强烈的冲击,有些工作人员出现心理应激反应,造成个体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如下: 2.及早就诊,利于他人; 姜长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王鹏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王刚 李占江 姜长青 罗佳 刘 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1.现在,开始放松练习,放慢你的呼吸,吸——呼——吸——呼,做一次深而长的吸气,保持吸气几秒钟,然后慢慢呼出来,此时想象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沉重,慢慢地陷进椅子里……保持好呼吸的节律,你感受到了身体放松的感觉……呼气时,可口中默念“放松、放松、放松……”连续这样呼吸持续2~3分钟。 主要表现为对身体过分关注,出现强迫性思维,不受控制地反复想就医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为此感到非常痛苦;出现强迫行为,因为怕受感染而反复洗手、强迫检查、反复消毒家具与生活环境等,这些症状常伴随着焦虑情绪反复出现;出现回避行为,如生病不去医院就医。 李颖 孟繁强 王鹏翀) 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