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理健康构筑防疫堤坝,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出炉(9)

2020-02-04 12:0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11.现在,我要从4倒数至1……当我数到1时,请你睁开双眼,眼睛睁开后要继续坐1~2分钟才可以移动身体…… “他会好起来吗?他会不会死?我会不会被感染?我的孩子怎么办?早知道我们就不去疫区了”,甚至想到“我这
现实又很扎心的句子 603399 no way 苏州固锝 365影院 心做し 股票之声

11.现在,我要从4倒数至1……当我数到1时,请你睁开双眼,眼睛睁开后要继续坐1~2分钟才可以移动身体……
“他会好起来吗?他会不会死?我会不会被感染?我的孩子怎么办?早知道我们就不去疫区了”,甚至想到“我这么年轻,还不想死。”这些想法萦绕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1.心理监测的内容 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分别利用1~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情绪反应的心理监测。
副主编 谢 斌 王 刚 赵旭东
一、心理功能变化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Z先生是监护室里比较难护理的患者,只要是清醒着,他就不断地试图扯掉氧气面罩。但当医生来到他的床旁,握住他的手,静静地望着他时,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便安静了下来,那双充满恐慌的眼睛里竟然流出了眼泪。他比划着告诉医生,他不想死。
小Z从疫区回来,未感染,也过了隔离期,但不相信现在专家的话,对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感到深深不安,怕传染给家人,会很有罪恶感,头疼,身上不舒服,但不敢就医。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去过疫区,怕受到小区中有些业主的嫌弃和排斥。
3.有序服务。文件明确提出,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有人因隐私问题,不愿意或不便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有人认为就医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人认为医院人满为患,一去就耽误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得不偿失。
五、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
“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应激源,再加上原有的生活工作规律被打破,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在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表现会有所不同。
2.分类干预。根据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将目标人群分为四级。将第一级人群(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疾控和管理人员等)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逐级扩展到为居家隔离者、家属、普通民众等第二、三、四类人群分别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宣教等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提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强调在疫情防控期间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保障患者管理和药物治疗。
在这样的关头,更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某些传言。要相信政府公开的信息,要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也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相信科学研究对治疗疾病的根本性作用。另外,在报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应对此事重视,但不因频繁报道而产生恐慌心理。要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只要认真做好防护了,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担心。
3.营造安全感 尽管疫情依然很严峻,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但是通过积极关注,可以帮助自己重建安全感,可以更有力量地面对与疾病的这场“战斗”,缓解疾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有些人存在对疾病的耻辱感和自罪感,使得他们不敢也不愿意主动、公开就医。有些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从归因上归结于自己的某些错误,是遭了报应,甚至是犯了罪。有些人从认知上认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是非常可耻的事,丢人的事,认为患病了别人会指责自己、笑话自己等。正是由于这些不正确的认知,从而导致了行为上的否认患病、忌讳就医、不愿意公开就医、拒绝就医、就医后依从性差等现象。
二、心理健康状况的自助应对

主要表现为不去医院,自己在家反复量体温,喝水(热水),然后体温增加(喝热水后量体温,体温会增高),感到无力、疲乏、没有食欲、胸闷、憋气等,导致发热。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还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和引起复发。
主动进入冥想状况,去联想一些积极的、放松的场景,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心态,甚至被证明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1~2次积极联想,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8.压抑愤怒 由于在疫情暴发期,情况变化无常。压抑的情绪不能释放,就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突然暴发,宣泄情绪。
无助与自怜:患者表现为听天由命、被动的行为状态,独自哀叹,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
2.过劳枯竭 由于疫情暴发,医护人员不够充足,不能及时轮班休息,很多医护人员不能正常休息,甚至为了节约使用隔离衣而不敢吃饭、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还由于休息严重不足,饮食条件较差,容易产生过劳枯竭。感到精疲力竭、情绪低落或情感淡漠、宣泄不满情绪、产生无力和无助感等。
一、组织领导
医学不是万能的,接受不完美和失败是医务人员应该保持的客观认知。疫情控制和患者的医疗救治很多时候不是由医生个人能力决定的,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过度苛责自己,只要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应该坦然面对,保持心态平和。
3.不歧视患病、疑病人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心理危机干预不仅仅针对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及家属,也包括所有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甚至社会组织、团体及机构系统。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 女人最容易踏进的6大健康误区
    • 注意!这5种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
    • 摇头晃脑 有助提高你的记忆力
    • 十大饮食习惯 能助女人更长寿
    • 女性延迟退休 如何延缓衰老更重要
    • 女性8个丑陋部位 预示身体健康
    • 这8类药物 女人经期千万不能碰!
    • “四大名补” 养出女人好气色
    • 十三大妙招 让女人保持好心情
    火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