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理健康构筑防疫堤坝,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出炉(5)

2020-02-04 12:00   作者:中华健康网   出处:互联网    

  导读: 5.挫败自责 由于病毒感染患者身体基础条件差,有的患者年老多病,当治疗无效,患者病情迅速发展,导致死亡时;或者由于隔离操作不当而感染病毒,甚至传染给同事时,会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 疑似患者在等待确诊的日
现实又很扎心的句子 603399 no way 苏州固锝 365影院 心做し 股票之声

5.挫败自责 由于病毒感染患者身体基础条件差,有的患者年老多病,当治疗无效,患者病情迅速发展,导致死亡时;或者由于隔离操作不当而感染病毒,甚至传染给同事时,会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
疑似患者在等待确诊的日子里,一方面是身体不适,另一方面是巨大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甚至出现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恐惧、失眠、噩梦、悲伤绝望、敏感多疑,甚至烦躁易怒、攻击性很强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中,疑似患者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未知恐惧。
5.建立人际连接 虽然我们被居家隔离或留院观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要“被隔离”。我们可以用电话、短信、微信或视频方式加强与亲友的交流。尽可能找谈得来的人交流,找能谈私人话题的人交流。与人交流即是释放,是最有效的舒缓情绪的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维持情感联系的方式。

7.抑郁悲伤 当患者治疗无效,病情不断加重时;当看到患者去世、家属悲痛时;当听说亲友感染而自己不能帮助时;当疫情发展迅猛,大量新的患者不断涌现时,会产生无助和悲伤感,甚至抑郁情绪。
2.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措施,健康饮食和作息,多进行读书、听音乐、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沟通及其他日常活动;
前 言

偏执:看问题狭窄、偏激、认死理,平时理智的人变得固执、钻牛角尖,蛮不讲理。也可表现为过分自我关注,注重自身感受、想法、观念等内部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
9.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部肌肉……先集中注意力在前额……尽可能地皱起前额……保持一会儿这种紧张感觉,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颊……咬紧牙关,使面颊部的肌肉紧张……体会到了面颊部肌肉的紧张感……体会到整个面部肌肉的紧张感……紧张通过了你的前额……你的双眼……你的面颊……现在开始放松……放松你的前额和面颊……感到肌肉正在松弛下来……感到紧张慢慢地从你的前额和面颊流走……你的前额变得光滑和放松……你的面颊变得沉重和放松……想象紧张离开了你的面部……离开了你的颈部……离开了你的肩膀……感到了你的头部、颈部和肩膀肌肉十分沉重,十分放松……
马 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恐惧是一种遇到灾难时惊慌害怕、惶惶不安的情绪反应,没有信心和能力战胜危险,欲回避或逃跑。过度或持久的恐惧会对人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心态:怕被误诊和隔离、缺乏认识、回避、忽视、焦躁等。
3.自我情绪调节,放松减压 当我们开始去觉察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会发现在不断刷手机、坐立不安、烦躁易怒的背后可能是我们对病毒的恐惧,对自身健康的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对他人、对社会的愤怒,面对我们的焦虑恐惧和愤怒,我们可以做什么?最好的应对策略是去接纳我们的焦虑恐惧和愤怒,这些情绪是我们在面对压力/危险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有利于我们个体的生存和创造。如果焦虑、恐惧超过一定水平,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可能需要进行情绪调节,以下是有助情绪调节的小技巧:
伴随心理应激反应,人们的外在行为也会发生变化,这是机体为了缓冲应激带来的影响,摆脱身心紧张状态而采取的应对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二)放松训练

有些患者则极力否认,认为是医生弄错了。
附录三 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
当今社会,在人们选择闭门不出时,可能会感到孤独。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尤其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接触者等,在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
住院医师小W原来在心内科工作,疫情暴发以后,由于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为了替换值班十几天的感染科医生,医院临时抽调他进入感染科隔离病房。小W进入隔离病房以后,开始很是紧张,总是担心自己被感染,有时候感到失去方向感,思维变得缓慢,注意力不能集中,产生抑郁情绪,有时还会对患者或同事发火,发火后又产生内疚感、自责,无法做治疗决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完全无用。还伴有睡眠问题,难以入睡。身体有时会不自主发抖,伴有头痛、胃肠道不适感等。这实际上是因为突然换到隔离病房环境,而产生的急性应激反应。

一、为什么制定《指导原则》
李 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Z女士逐渐感到疫情的严重,并由开始的不关心变为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或者家人会被传染上,而感到很焦虑。Z女士身边有从疫区回来、过了隔离期的人,但仍然觉得不放心。
3.创伤后应激反应 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受到死亡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持续存在或延迟出现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三类症状:①重新体验:表现为头脑里不自主地闪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②回避和麻木:主要表现为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点或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③警觉性增高: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容易被惊吓,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7.已经明确诊断为焦虑、抑郁、疑病等障碍者,应当在专科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除心理干预外,可能还需要相应药物干预,包括各类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心态:濒死感、恐慌、绝望等。
尤其当我们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时,灾难化想法就变得更加真实,对死亡感到恐惧,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后悔———“我被传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了,我会不会死?我的家人怎么办?他们也被我传染了,我自作孽不可活”等,焦虑恐惧情绪将会激活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可能促使我们的原有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新的症状:心慌、胸闷气短、便秘、尿频等。此时,我们的焦虑恐惧会被无限放大,从而陷入焦虑恐惧的恶性循环中。
在疫情、疾病、生活、个人性格基础、工作,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少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能产生较为突出的心理或精神问题。
二、隔离治疗期患者
3.疲劳 因劳累而致疲劳感明显,少数人休息后也不能缓解。
第二节 普通大众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
刚刚接到金鼠报春请柬的人们,还没来得及赴约,疫情的不速之客已经登门。
3.心理健康状况的识别与评估 在《心理健康状况自助监测表(患者版)》中找到你能够监测到的具体反应,如果表中并未涉及的反应,也可以自行添加;和医生、同病房的患者、亲友等交流,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识别。从0到100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行主观评分,0表示没有或者很轻微,100表示非常严重,已经是自己认为最严重的情况,评分没有对错之分,根据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行评分,每个人可能并不相同,这都是正常的。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根据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需求和实际困难提供社会支持。
一、常见心理问题
对抗失控感、焦虑感的最有建设性的做法是克服自己的恐惧,去做更有价值感、更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能够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做建设性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对自己会有更多的自我肯定,对自己有更多的自我表扬,从而增强自己的力量,能够增加对环境的控制感。在自我隔离期间,我们可以给身在疫区的好友表达关心,用自己的专业去做一些相关的科普宣传,学习某一个有价值的技术,阅读一本好书、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上辟谣一些内容等,都是有价值的事情。
1.疼痛 由于持续高负荷工作,出现肌肉紧张度增高,全身不同部位肌肉疼痛,尤以颈肩疼痛、腰痛明显。
3.其他表现 有时可出现过度亢奋,影响休息和睡眠。因为对疫情的消极认识,还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绝望。
不确定感会让所有的感受都被蒙上焦虑的色彩,让人变得敏感多疑、犹豫。
第三节 确诊患者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在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疑似患者人群在承受身体不适的同时,也因为对疾病的不确定,对健康的担忧,对死亡的恐惧,会有各种各样的负性情绪反应,那么如何来应对这些压力,让自己能更智慧地恢复身体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
如果监测到自己的心理状况持续恶化,如严重的失眠、焦虑、抑郁等,而且无法通过自我调适得到改善和缓解,可以尽快向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如果经过专业心理评估,需要转诊者,应及时进行精神科干预,必要时进行精神科药物治疗。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唉声叹气,高兴不起来,感到孤独、绝望、无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不愿与人交往,生活被动,言语减少,难以入睡或早醒,有的人睡眠增多,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精力下降等,躲藏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有的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
三、各类严重精神病性症状
二、认知改变
6.如已发生应激症状,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二)隔离治疗期。
原则:支持、安慰为主。宽容对待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及早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
原则:定时轮岗,自我调节,有问题寻求帮助。
干预措施:镇定、安抚的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轻症状。
(念一次)
目前,大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性,由于无法分辨谁是携带者,会感到难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且人们对于疫情新情况的把握往往难以达到自身需求,所以安全感急剧下降。

4.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饮酒、吸烟等);
轻症患者虽不需住院治疗,但居家隔离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并不小。因为不在医院,他们可能担心疾病突然加重却得不到救治,因而对身体状况变得异常关注,稍有不适就要去医院检查;可能因担心隔离不当传染给亲友;可能因被他人疏远而孤独无助、委屈,甚至陷入悲观、抑郁之中;可能因亲友一句不经意的话而觉得被冷落并产生病耻感;也可能怕亲人担忧而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表达;还可能因医院不接受自己而产生愤怒,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还有人觉得既然不用住院就问题不大而不遵医嘱,更有偏激者会到处游荡。
“我从来没吃过什么野味儿,身边也没有哪个人得这个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怎么可能是阳性?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呀!我就是被冻着了,这就是普通的感冒呀!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感冒的呀!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弄错了的话,是要负责任的呀!”
及时就诊,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专业指导建议,对于疾病治疗,身体康复,家人安全都更有实际的帮助。
(四)调整认知
四、缺乏信任感
(乔志宏 张莹 余涵萱 陈延妍 殷锦绣

3.缓慢、均匀地将废气从鼻子呼出。
熊珂伟 北京师范大学
心态: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
二、如何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
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是人面临危险、威胁的自然反应,因为我们想要对自己的处境有所掌控,增加安全感。目前情况下,大家关心的信息有两类:一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二是疫情发展情况。但问题就在于,我们身处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能够接收的信息、知识来源太多,甚至出现很多谣言和耸人听闻的信息,这本身会造成或加重恐慌和压力。这样的恐慌,可能会导致我们真的出现相关症状时,也不愿就诊,否认疾病,过度担心,这其实是因浏览了过多的负面信息,出现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灾难化”解读。
二、常见精神问题
3.强迫症状 疑似患者因担心患病或影响他人,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强迫症状,如怕脏、反复思考、反复清洗等。
六、其他因素
各地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不同,可根据当地已有的资源开展心理危机工作。急需心理危机干预但服务资源不足的地区,可通过网络平台或申请国家协调其他省份心理救援医疗队支援。
由全国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发动具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专家,组建心理救援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协调下,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3.接纳隔离处境,了解自己的反应,寻找逆境中的积极意义;
2.寻找和利用资源 这包括外在资源,比如:国家层面提供的帮助和所在地区机构和社区层面的资源,包括通过正规途径和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等,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化被动为主动,保持和家人的及时联系,从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中汲取温暖和力量。也包括内在资源,比如:之前自己曾经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经历和经验;也包括我们内心里的希望和力量,灾难都是会过去的,现在只是在这个解决困难的过程中。
6.对于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问题,经过评估后可以进行专业的疏导,包括认知行为矫正、放松疗法、正念冥想、森田或内观疗法、团体心理治疗(对有相同问题的多人)等。
2.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2.中度应激反应 可持续数小时,并明显影响人的躯体、情感和认知功能。离开险情现场一周内症状会消失。可观察到的症状有:生家人的气、在家易激惹、情绪紧张、缺乏工作动力等。此时患者需要积极地调节心态或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
压抑不良情绪会损害健康,因此,提倡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宣泄情绪,避免有害发泄。首先,表达对于疏解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擅长或者喜爱绘画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其次,可以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有效沟通获取心理支持;最后,在情况严重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许多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都开通了热线电话,这种方式具有避免直接接触的安全性、相当的隐秘性和专业的指导性,是危机时期的一个有力的帮助。
对于重症患者,特别是对于因呼吸窘迫、气管切开而难以表达的患者来说,呼吸困难会导致焦虑紧张,而焦虑又会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濒死感、恐慌等症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除此之外,身体的痛苦、目睹病友的离去也容易使这些患者陷入悲观、绝望之中。
好的,开始——4开始感到有些清醒……3请做好开始运动身体的准备……2意识到了周围的环境……1请睁开双眼,感到十分放松和清醒。
五、躯体忧虑
2.为人为己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

(重复一次)
一、不确定感
(重复一次)
(重复一次)
因此,人们出现了普遍的焦虑心理,尤其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很多人口罩漏了一条小缝或是偶有咳嗽,就开始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焦虑感更甚。还有部分人过分关注疫情的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内容,也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
(1)觉察情绪及想法,建立友善的自我对话。我们的焦虑恐惧,很多时候和我们的灾难化想法有关,面对疫情时,我们的生存本能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出现很多闯入性的担忧和联想:“我被传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了,我会不会死?我的家人怎么办?他们也被我传染了,我自作孽不可活”等。这个时候也许我们需要去问一问自己:“我的想法符合现实吗?”“如果不符合,那符合现实的想法是什么?支持和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除了我现在想到的可能,还有其他的可能/解释吗?”“如果我的想法符合现实,那这些想法对我有什么影响?是帮助我解决目前的困难还是让我变得更加害怕,让我束手无策,坐卧难安?如果我的朋友处于和我现在一样的处境,我会和他说什么?”

7.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双手和臂上……慢慢弯曲手指并紧握起拳头……体会这种紧张的感觉……在握紧拳头的同时,紧张手臂挺直地放在你的面前……体会双手、前臂和上臂的紧张感……保持这种感觉一会儿……现在开始放松肌肉……慢慢地让双臂垂落在你的身旁,想象紧张正从你的手臂流走……离开了你的上臂……离开了你的前臂……离开了你的双手……你的手臂变得沉重和柔软……你的手臂变得无力和放松……

有些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焦虑不安。有对病毒的惧怕,有对亲人的挂念,有对治疗结果的担心,也有对死亡的恐惧。
(重复一次)
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应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
1.急性应激反应 往往发生于平时正常的个体突然遇到应激事件或其环境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或者发生于灾害幸存者。可以表现为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或恐惧状态,往往伴有定向问题、身体不适、睡眠问题等多种问题。
心态:除上述可能出现的心态以外,还可能出现孤独、或因对疾病的恐惧而不配合、放弃治疗,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
(二)呼吸调整
附录四 广泛焦虑量表
四、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
主要表现为饮酒、大量吸烟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是很多人帮助自己应对疫情心理应激的常见方法,虽然可能短暂有效,但由此也会带来饮酒成瘾或物质依赖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组建心理援助热线队伍,充分发挥现有心理援助热线和多种线上通讯手段的作用,提供在线心理支持、心理援助服务。

心态: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
治疗期病情的波动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他们会变得敏感,听到医务人员低声谈话,便疑心自己病情加重、医生在隐瞒病情,进而沉浸在恐惧中,甚至因感到治愈无望而放弃治疗;也可能出现各种猜疑,变得不信任医护人员,不配合治疗;也有些人病情稍有缓解,便盲目乐观,病情稍有恶化又难以承受。

一、焦虑、疑病
4.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
张歆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干预措施:
一、恐惧心理
1.一般表现 面对突发疫情,出现担心害怕是必然的反应。但持续高强度的救治工作,近距离的患者接触,失去常态和平衡的生活,使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烦躁、委屈、压抑等不良情绪;还会出现悲伤沮丧、心情沉重、情绪低落等抑郁情绪;有时会表现为过分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2020年1月31日
(2)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时,就需要寻找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每天用5~10分钟,将当下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听喜欢的音乐、画画等,如果感到难过、悲伤、绝望,也要允许自己通过哭泣的方式来抚慰心灵。
六、酗酒或物质滥用
3.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
方 新 北京大学
2.消化功能减退 无食欲,食量减少,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5.不能快速深呼吸。
三、减轻内疚、自责和病耻感
2.现在,开始紧张和放松你身体的肌肉……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足部……紧张足部和踝部的肌肉,把脚趾跷向你的头部……慢慢拉紧你的肌肉……感受到了足部和踝部的紧张感……保持一会儿这种感觉……现在,开始慢慢地放松……让你的足部松软和垂下……感受到了足踝部放松的感觉……感觉紧张从你的足部慢慢地流走……你的足部向两侧倒下,并变得越来越沉重……想象它们重得正慢慢陷进床里……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放松……

强迫思维:脑子里反复回想与疫情相关的事情,越想摆脱,越难以控制,导致自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目标人群评估、制定分类干预计划。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睡眠问题

敌对与攻击行为:患者可能出现愤怒、敌意、谩骂、憎恨或羞辱他人,也可能出现拒绝服药、拒绝治疗,拔输液管、引流管、氧气面罩等情况。
余涵萱 北京师范大学
2.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药物治疗外应当给予心理危机干预,如及时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正面心理支持、不与患者正面冲突等。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解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
史 杰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最初的担心、焦虑甚至恐惧、绝望过后,能够平稳度过结局未知的观察期。有的还可以借这段经历学习掌握更多新的防病治病知识,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学会如何理解关爱他人。

3.服从大局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
5.现在,尽力把你的臀部并在一起,紧张你的臀部和腰部的肌肉……慢慢地弓起你的背部……感受到了紧张的感觉……保持这种感觉一会儿……现在把你的臀部分开……放松臀部和背部的肌肉……让你的背部靠在椅背上……感受到了肌肉放松的感觉……它们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沉重……你的臀部非常放松……你的腿非常放松……你的足部非常沉重……紧张正从你的身上流走……
组建心理救援医疗队,为重点人群、高危人群提供多种形式的专业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情境感觉失去控制,人就会感到压力,而不可预测性的情境就会大大增加人的应激反应。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前,形势随时都会有变化,都有很多不确定性,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风险,每个人的控制感都会下降。
(史杰 方新 祝卓宏 刘靖 唐登华)
1.政策宣教、鼓励面对现实、配合居家观察;
(重复一次)
在应激反应出现时人会感到威胁,可是这种威胁的性质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威胁并不意味着人生命真正处于危险之中,而是与控制感有密切的关系。在他们不能控制对自身有威胁的警示,或者在他们认为自己在这种环境中失控时,就可能进入应激状态。
当你的脑子出现各种想法时,不要抗拒它们……而要接受和认识它们,让它们自由地翱翔……
5.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等。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1.正视疫情信息 理性、客观认识疫情的信息,可以帮助稳定你的情绪状态,避免因片面、不实、情绪化的疫情信息引起情绪的波动。
一、认知调整
马 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宋红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5.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持续2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精神科进行评估诊治。
当受到严重精神打击时,部分疑似患者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精神症状,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重度抑郁、幻觉妄想状态等,此时他们有可能出现绝望自伤念头、冲动攻击行为等,往往失去自我调节和自我照顾的能力,需要身边的照料者及医务人员及时识别,并寻求精神科专业治疗,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各地人民群众受到疫情影响,一部分人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例如,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隔离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孤独等,一线医务工作者压力过大、疲劳紧张甚至耗竭崩溃,普通民众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担心害怕等。当前形势下,急需出台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宣教和危机干预服务,以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唐利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唐永怡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得知自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他们不像普通大众,仅仅是对未知的恐惧。这些人是实打实的、赤裸裸面对疫情的人,并且由于该病潜伏期较长,防护意识不足,他们是比医护人员更易被传染、也是更有可能传染他人的群体。
5.在不增加心理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助,比如拨打心理热线电话等。可以通过“健康中国”、“12320”、省级健康平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多种线上手段获得心理咨询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去专业机构诊治。
逃避与回避:患者可能出现逃避检查与治疗,甚至想要离开医院,摆脱隔离环境等情况。
第三节 疑似患者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干预措施:
2.觉察自己的内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的爆炸信息激流,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和无力感。对于疑似患者人群,更需要的是放下手机,适当地与网络保持距离,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以下的自我对话进行内心的自我觉察和探索:

(一)各种生理不适
干预措施:
三、情绪调节
网友评论
  • 可用表情:
  • 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主题已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最新图片
    • 过度自恋女人的八大心理特征
    • 烦躁不饶人 4种妙法轻松摆脱
    •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 女人最容易踏进的6大健康误区
    • 注意!这5种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
    • 摇头晃脑 有助提高你的记忆力
    • 十大饮食习惯 能助女人更长寿
    • 女性延迟退休 如何延缓衰老更重要
    • 女性8个丑陋部位 预示身体健康
    • 这8类药物 女人经期千万不能碰!
    • “四大名补” 养出女人好气色
    • 十三大妙招 让女人保持好心情
    火爆话题